- 個人信息
- 科學研究
- 成果獎勵
- 教學招生
個人信息
個人簡介
王軍(Wang Jun),山東榮成人,教授,博士生導師。聊城大學英語系學士,華東師範大學英語系碩士,上海外國語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博士,對比語言學方向,美國亞利桑那大學訪問學者。研究方向:對比語言學、認知語言學、理論語言學、符号學等。研究内容涉及空符号、形體語言、複合名詞、隐喻轉喻、間接回指、韻律等。主持并完成兩項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主持一項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主持并完成一項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出版專著《英漢語篇間接回指》(商務印書館,2013)、《銜接的認知語用研究》(商務印書館,2020)和《英語叙事篇章中間接互指釋義的認知研究》(蘇州大學出版社,2004),在《語言教學與研究》、《外國語》、《現代外語》、Semiotica、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Chinese Semiotic Studies等學術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八十餘篇。目前擔任蘇州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語言與符号學研究會秘書長,中國認知語言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江蘇省外國語言研究會副會長,重慶大學艾科研究所學術顧問,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學科帶頭人,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期刊主編。 研究領域
研究方向:認知語言學;對比語言學;理論語言學。 研究内容涉及形體語言、複合名詞、隐喻轉喻、間接回指、韻律等。 基本信息
![]() 職稱:教授 院部/部門:伟德官网bv 學曆:博士 學位:博士研究生 畢業學校:上海外國語大學 畢業專業: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聯系方式
通訊地址: 郵政編碼: 電子郵箱:junwang@suda.edu.cn 聯系電話: 傳真号碼: 辦公地點:伟德官网bv崇遠樓三樓 科學研究
對比語言學為什麼研究特殊語言現象?大西洋上的一艘輪船正在駛向北極的途中,猛然間,前方不遠處的海面上出現了一座小小的冰山。經驗豐富的船長立刻意識到,一個危險的區域或許已經到了。他打開雷達,發現海面上的冰山隻是一個大冰山的一角,而更令他驚訝的是,雷達發現前方還有更多的完全處在海平面以下的大大小小的冰山。感謝上帝!一個冰山的一角讓船長打開了雷達,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冰山,但意外卻令人感到幸運的是,船長還發現了更多的危險的冰山。假如沒有那冰山的一角,船長可能不會及時打開雷達,也不可能發現完全淹沒在海水中的冰山。在語言研究,冰山一角就是特殊的語言現象,而及時打開雷達的船長就是有經驗的語言學家。在當今語言研究階段,似乎各種顯性的或在語言中隐藏得比較淺的語言規律或規則都已被前人發現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基本上都是一些深藏不露的内容。然而,再狡猾的狐狸也會露出尾巴,隻有發現并抓住尾巴,才能最終揪出狐狸。這與發現冰山是一個道理。從特别現象出發而獲得巨大發現的例子有很多。構式語法中的一個經典例子是let alone構式。這個例子能激發人去思考部分與整體含義之間的關系,去思考語義與結構之間的關系,去思考整體含義之不可預測性的問題。從這一構式出發,我們可以輕易找到更多的類似的結構,我們甚至後來還認為整體的不可預測性并非是決定構式是否成立的必要條件。慢慢地,我們發現詞與短語,與句子,甚至與篇章之間可以不需要劃出一條界限了。從此,我們對語義與結構的認識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而且這種變化颠覆了我們對傳統語法的認識。我們于是就有了一個嶄新的語法體系--構式語法。國際認知語言學的著名學者Panther教授做過一個大會發言,題目是What do you think you are doing?這極有可能就是他整個研究的“冰山一角”。題目中的這句話并不是在好奇地問:“你認為你在做什麼嗎?”實際上,這句話帶有明顯的質問的口氣。根據單詞語義所推斷的整句的字面義并非真實的含義,這正好符合Goldberg早期對構式所下的定義。然後,Panther從What do you think…一例出發,又發現Why do you think…, When do you think…, Where do you think…, Who doyou think…等都可以做相同的解讀。而為了對這個構式進行深入解讀,Panther用到了implicature,而這是經典語用學的一個概念。于是乎,Panther基于What do you think you are doing?一例的思考,逐漸發展為涵蓋各種Wh- doyou think…的情形,而且把認知語言學的構式觀與語用學的蘊涵觀有機結合起來,為認知與語用的跨學科研究帶來極大的啟發。然而,所謂特殊的語言現象其實本身并不一定特殊,其特殊性必須要透過語言研究者的火眼金睛才能揭示出來,此謂語言的敏感性。語言的形式與功能—反思構式語法理論的基礎構式語法的基本思想是強調語言的形式與意義(或功能)的結合(a pairing of meaning and form),認為整體意義不是部分意義的簡單相加,而是語言的意義與結構的意義相融合才構成了整體的含義,這是格式塔心理學思想在語言使用中的具體體現。然而,語言形式真的有“意義”嗎?“意義”(meaning)并非一個含義明确的概念,其在不同的語境中含義相差萬别。構式語法中所講的結構的意義與語詞的意義并非相同的概念。語詞的意義雖然因語境的變化會有所不同,甚至彼此相去甚遠,但往往都會有相對固定和明确的含義,這是詞典編撰之所以能夠進行的根本基礎;然而結構的意義則完全無從把握,因為結構的存在必須依附于特定的語詞,盡管某些語詞屬于構式語法所講的“可填充的”成分。所謂“結構的意義”實際上是一種意義表達的假象;結構并不能表達任何意義,它隻是為語詞的使用提供了一種排列組合的方式而已。What’s the fly doing in my soup?之所以能夠表達“抱怨”、“質疑”之意,并非語詞之意與特定的結構融合的結果,否則What’s the fly doing on the flower?也應該能夠表達“抱怨”、“質疑”之意。也許有人會說,上述兩個實例屬于兩個不同的構式,而構式不同會導緻整體語義的不同,但我們認為,這種差異恰恰說明結構意義(如果結構義存在的話)的飄忽不定。把構式中的結構義剝離出來并與語詞義相匹配是對語言表達的一種過于簡單化的描述,這種理解掩蓋了語境對語詞語義表達的制約作用。與其說結構是有意義的,不如說語境是有意義的,語境把自身的含義通過語詞以一定的排列組合的方式,并用整體表達的形式體現出來。因此,同樣是What’s the fly doing in my soup?在某個特定的語境中,它可能根本就不表達任何“抱怨”或“質疑”的含義,而僅僅是一種對客觀現實的描述。這種情形又一次擊碎了結構具有意義的論斷。構式語法遭人诟病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構式有無限之多,而對每個構式的結構義又語焉不詳。語境則不同。語境可以壓制語詞表達特定的含義,類似于構式語法中所說的結構對語義的壓制,隻是前者似乎更具合理性。I’m feeling cold在不同的語境中可以表達完全不同的含義,如“我感覺冷”、“請把門關上”、“請把門打開”(室外溫度高時)、“請把空調溫度調一下”,等等。這種傳統語用學的解釋策略顯然優于構式語法的解讀方式。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語境而非通過結構來描述整體意義的表達,我們可以對語境的意義做出相對明确的表述。總之,在語詞、結構與語境的關系中,語詞意義的表達是核心,結構提供的是一種語詞的排列組合方式,而語境意義通過按一定順序排列的語詞表達出一種特定的整體含義。因此,所謂構式的整體義,實際上是來自于語詞的含義以及語境義,而結構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盡管它具有結構功能)。
|